:::

網站翻譯

公告 johnny - 月例會 | 2017-11-15 | 點閱數: 1135

日期:2017年11月21日

18:00 報 到  用餐
19:00 開 會  各組報告  頒 獎
19:40 臨時社友大會-討論章程修改案
20:00 專 題 演 講
21:30 散 會
地點:嘉義IMC社館禮堂(嘉義市興業東路316號5F)
講師:小林煎餅 林文華先生
講題:我的煎餅人生故事

大綱

*竭誠歡迎來參與聽講,來賓參加費三OO元(包含用餐)。
*愛護地球、嚮應環保,提醒您攜帶三保(碗+筷子+杯子),並請準時出席參加。

講師簡介:

每三鐘才烤出的一片飄香煎餅

小林煎餅第一代創辦人在日治時期從軍,當時向日本人同袍習得煎餅手藝,台灣光復後的 1950 年,以每支重達 6 公斤的鐵製煎餅夾起家,煎餅製作過程緩慢,需在炭火上定時反覆翻動,平均每 3 分鐘才能烘烤完成,產量又需配合所擁有的4只煎餅夾,一只只能烤一片,同時因為自己姓「林」,所以店名也就取名為「小林煎餅」。

事業傳承至第二代的林文華說:「父親的 4 支煎仔、媽媽的一根扁擔,挑出了小林一甲子的煎餅香。」從小跟著爸爸一起作煎餅,每天放學趕回家幫忙,把烤好的煎餅收進鐵筒中,再由母親以扁擔挑去雜貨店家販售。喜愛繪畫的林文華,年輕時也想逃離家庭去做自己喜愛的藝術工作,卻不捨媽媽一次次的淚水,最後還是接下這辛苦的工作。
16 歲開始幫忙,一直到 26 歲,才有自動化的機器設備幫忙,但一直到 40 多歲,製作、送貨還是得自己來,現年 60 多歲的林文華說:「雖然有機器幫忙,但生產線不多,當要變換不同口味時,就得熬夜在工廠換煎餅模子,一路走來相當辛苦。」。

創新研發 延續老店新生命

幫別人代工烘烤煎餅數十年,十多年前才終於在自己家鄉大甲有了第一家掛上「小林煎餅」商標的店面。2004 年在國道三號清水休息站的第二號店舖,推出以奶油為內餡、外形如寺廟銅鐘的「釣鐘燒」,大受市場歡迎,小林煎餅的知名度從此擴展開來。
不過,真正讓小林煎餅的生意細水長流的,仍是最受歡迎的煎餅。這種源自日本的煎餅,以雞蛋、麵粉、糖等為基底,發展到現在,有花生、芝麻、奶油、海苔、黑豆、黑糖等各式口味,形狀也從父親時代最基本的橢圓形,發展成各式大小方形、一口迷你煎餅、甚至到宛如瓦片大小的「瓦煎燒」。各種口味配方的研發,餅乾形狀及包裝等創新,更是讓小林煎餅歷經近一甲子,仍能成為廣受歡迎的伴手禮。
從台中大甲發跡的小林煎餅,光在台中地區就有多達 6 個分店,其中,位於大雅的分店,還可提供團體預約前來體驗煎餅 DIY。一旁宛如城堡般浪漫可愛的 petit foret,則是小林煎餅旗下發展的法式洋菓子店,在挑高的店內空間,喝杯咖啡、品嘗精緻糕點及煎餅,是小林煎餅另一個努力目標。

:::

搜尋

嘉義IMC值月


★★社刊資訊組 ★★
(2024年03月)
顧 問:鄭建森、蔡長晃、林伯忠
理監事:莊于德、黃國彰
組 長:李旭嘉
副組長:劉宣彤
組 員:王崇昇、吳俊松、李宗瑩、林秀春、林翰昭、翁榮華、張瑋庭、郭銀漢、黃宗慶、葉宗錡、蔡金城、蔡榮森、王世明

4 月份值月:工商研究組
顧 問:
張朝、李清義、郭千暉
理監事:吳靖棋、楊逸傑
組 長:林新紡 副組長:蔡崇禮

FB粉絲專頁